感謝【BEAUTIMODE】提供:修圖是虛榮還是真實人性的展現?從土著實驗看現代人的「美顏」困境

一九六九年,人類學家艾德蒙.卡本特(Edmund Carpenter)與攝影師阿德雷德.德.曼尼爾(Adelaide de Menil)跑了一趟新幾內亞,為的是研究住在巴布亞高原上的比亞米(Biami)族人。日後結為連理的卡本特與德.曼尼爾跑這一趟,心中有個非常明確的任務:與比亞米族共處的時間,將讓他們有「一個空前的機會可以穿越前後長達一萬年的媒體史」,卡本特後來寫道。「我想要觀察人—第一次—看到鏡子裡、照片裡、螢幕上的自己,聽到自己的聲音,看見自己的姓名,究竟會有什麼反應。」

修圖是虛榮還是真實人性的展現?從原始人實驗看現代人的「美顏」困境_Adelaide_deMenil_and_Edmund_Carpenter_setting_up_film_equipment,_Sepik_River,_Papua,_New_Guinea,_1969._Photo_by_Herbert_Lobel_.jpg
1969年,Edmund Carpenter(右)與Adelaide de Menil(左)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塞皮克河中架設攝影器材。(圖/edmundsnowcarpenter.com)

卡本特,從這段文字中可以判斷,會特別受到小島上這一群人的吸引,是因為在當時,他幾乎確信比亞米族沒有人看過自己的完整映影。比亞米族內部只有鏡子的殘片,確定沒有照相機,至於他們居住環境中的溪流也無法提供清晰的倒影,不可能讓他們好好體驗一番什麼叫做「顧影自憐」。「我很懷疑比亞米人有清楚地看過自己的模樣。」卡本特寫道。他們有可能透過身影來粗略掌握自己的個頭與身形,但卡本特推論比亞米人對自身樣貌的理解,多數可能來自於族人的言談評語與身體力行。卡本特與德.曼尼爾的到來,不論是好是壞,都會改變這一點。他們會帶來攝影機、拍立得相機、錄音機與鏡子,這些「傢私」將能讓比亞米人看到自己的真身,也聽到自己的說話聲。

根據卡本特的報告,當比亞米人看到自己的樣子時,他們所表達出的是這名人類學者後來用以命名其論文的東西:「自我意識造就的部落驚懼」。說大白話就是,他們嚇壞了。站在大鏡子之前,看到自己整個人的模樣映入眼簾,「部落成員的反應都很像,這些經驗讓他們:低下頭,摀住嘴巴,」他在報告中說,「他們僵住了:在第一拍的呀然之後⋯⋯他們站著被定在原處,像尊雕像一樣盯著自己的形象,唯有胃部的肌肉透露了他們的緊張。」

修圖是虛榮還是真實人性的展現?從原始人實驗看現代人的「美顏」困境_Papuan_villagers_delight_in_seeing_their_photographed_images_for_the_first_time,_1969._Photo_by_Adelaide_de_Menil_.jpg
巴布亞村民從照片中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外貌,臉上露出開心的表情。(圖/edmundsnowcarpenter.com,攝/Adelaide de Men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