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鏡週刊 提供,本文轉載自:【一鏡到底】譯者的乩身 李靜宜
文|陳虹瑾   攝影|鄒保祥    日期|2023.07.02
李靜宜給人的印象是內斂優雅,常人難以想像她翻譯起來太入戲,偶爾靈魂出竅。圖為她近日在紀州庵文學森林附近接受採訪。
 
李登輝2020年過世後,李靜宜的總統文膽身分才正式曝光。1990年代,她擔任總統祕書期間,翻譯是逃避繁縟公事的出口,只因翻譯他人故事需全神投入、代入情感,除此萬物皆可拋。

她至今翻譯超過80本譯作,近日出版新書,談自己的人生和文學作品的關係。《追風箏的孩子》作者卡勒德‧胡賽尼曾說:「春天的來臨,總是從一片雪花的融化開始。」李靜宜行過生命風暴,翻譯一再救了她。她持續筆耕,直到雪與堅冰都融化。
 
李靜宜不讓他死。

2005年某日,李靜宜開電腦,發呆,關電腦,長吁短嘆東摸西摸—她正翻譯英國前外交官、諜報小說家約翰‧勒卡雷(John Le Carré)的半自傳小說《完美的間諜》,眼看主角就快死了,她不甘心不放手,凌遲良久,才給自己和主角一個痛快。憶及這段過往,她揪起臉,「我知道他快死了。可是我不想讓他死。明明一天就能寫完的東西,我拖了3週都寫不完。」
李靜宜習畫、插花多年,定期前往教室練習。我們立夏過後來到她的花藝教室,這天她手邊有曇花、玫瑰,速速就固定、包裝好花材。
 
...... 更多內容請至鏡週刊原文瀏覽:【一鏡到底】譯者的乩身 李靜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