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大媒體新聞網 提供,本文轉載自:流光的行吟者-《銅版行人帖-雷驤銅版畫展》
文|郎亞玲(特約撰述)   日期|2022.01.10
作家雷驤今年已邁向高齡八十三歲,由於他集畫家、作家、攝影家、導演等身分於一身,迭有佳作問世,因此,他的發表會、簽書會總會吸引大批粉絲追逐聚集。2016年雷驤生了一場大病,至2021年初,才推出他的散文集《風景》。而在2021歲暮,雷驤除了帶著新書,更帶著他的四十件銅板作品,在台中市文化局的安排,以及「東美文化」、「新手書店」協助下,於充滿古典情懷的日式宿舍改裝成立的「台中文學館」研習講堂展出。雷驤對周遭建築環境驚艷不已,對台中地區累積的藝文內蘊,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次展覽是雷驤老師近十年首次跨出臺北市的個展,對台中讀者而言,可說機會相當難得。
▲ 雷驤2021最新散文集《風景》。(圖/郎亞玲攝)

 

《銅版行人帖-雷驤銅版畫展》不改雷驤一貫以「凝神」下載多年行旅記憶和人物寫真的本色,創作題材雖多重複,但每次的凝視與描繪卻別出新意、婉轉生姿。雷驤擅長以簡練有勁的線條勾勒出人物姿態飽滿的意象,更能從對象的移動中抓住瞬間的意念和感動,在一特定時空中,將流光佇立於人存在的氛圍,產生了一種人與自然交集、碰撞、交錯、抗衡的生命樣態,呈現出藝術家所見獨特的人生況味與新穎多樣的生命視角。
▲ 雷驤與他的銅版畫作《維也納七帖》。(圖/郎亞玲攝)

 

雷驤1939年生於上海,畢業於省立臺北美術師範學院藝術科,他的創作領域涵蓋文學、美術、攝影與電影,媒材多元,光是文字作品就已出版三十六本,影片更有140多部,繪畫作品亦相當豐富,可說是一位難能可貴的全方位藝文創作者。然而雷驤並非一直專職於創作,他也曾擔任小學教師、電視節目製作人,生活的歷練、工作的接觸,也是他靈感源源不斷的基礎。歷年來,雷驤獲獎無數,包括出版金鼎獎、插畫金爵獎與電視金鐘獎等。2018年他更獲得了「臺北文化獎」的殊榮,可見他在藝文深耕下的成就,可說實至名歸,備受推崇。如此老而彌堅,筆耕不輟的生命力,更可以說是年輕一輩有志從事創作者的典範。
▲ 台中文學館研習教室展示雷驤多幅作品。(圖/郎亞玲攝)

 

銅版畫的創作過程相當繁複,必須具備化學知識,並使用各種專業器材,一般人難以負擔其成本。雷驤表示二十年前在一個機緣下,透過留法歸國主持「互動版畫工作室」的李延祥的熱心指導協助,得以創作銅版畫。這次展出的40幅作品,展場也配合展出銅版板材、銅版畫製作影片,有系統地引領觀眾進入雷驤老師的創作歷程,和領略作品深刻的意涵。雷驤已十分詩意的方式介紹這次的展覽:「可以想像一個旅人,趴在一張飛行中的銅版之上……底下經過的城市、河流、街肆和古墟一一滑過其下,旅人于是收下了這些景象永誌不忘。」
▲ 現場展出的雷驤作品。(圖/郎亞玲攝)

雷驤遊走於文字與圖像,酣暢自由,轉換自然,他自言藝術養成是各方養分累積紮實的結果,才能在創作當下,對媒材選擇自如。換言之,對於情緒、情感、或思想的反饋,其實是全憑直覺去選擇媒材,但雷驤也特別提醒,創作者還是要多方考量,自己選擇的媒材是否有足夠資源去支撐,比如文字的表達十分單純,一個人一枝筆就能駕馭完成。但視覺藝術創作使用的媒材就更多元,更複雜。若談到電影製作,則絕非一人之力所能成就,是故創作者必須衡量自己和眾人是否能投注足夠的力量去完成一件作品。
▲ 現場展出的雷驤作品。(圖/郎亞玲攝)

被問及創作過程如何突破瓶頸,雷驤的心法是:「試著轉換藝術的媒介」。跳躍於文字、圖像、影像,都有出色的表現,雷驤也鼓勵年輕的藝術家們,要相信藝術能力是可培養的,假以時日必有所成。但也無須過分憂慮生計問題,只要能專注於所學,相信找到自己的路後,自然也能解決生活上的問題。但由於單一性的創作難以在社會上獲得充分支援,因此較難立足,建議多方嘗試,尋求不同類型的創作途徑,釋放能量,寄託理想。

 

雷驤,流光的行吟者,藝術的提燈人。

 

(本文作者郎亞玲,頑石劇團藝術總監與編導,東海大學中文系碩士,逢甲大學講授表演與劇場)
 
《風景──昨日的,今日的》
內容簡介—————————————————————
獻給Amy的第三十六本書
薄霧,曦光,晴日,穹蒼,薰風,山嵐
人生風景流轉,一瞬的曾在,定格為永恆
 
純摯的初心,悠然的餘味,還有始終不變的,對於人生的熾烈熱情
 
穿透迷霧,迎接甦醒的晨曦;沐浴在晴麗的日光裡,眺望蔚藍穹蒼,
閉上眼睛,享受和暖的薰風;睜開眼睛,山嵐緩緩飄過……
一個和暖的晴日,一段意韻悠遠的時光之旅
 
擅長以平面文字與圖畫營造立體意象的雷驤,將人生風景濃縮於一日,以簡潔卻凝練的文字、寫意卻深刻的畫作,緩緩漫步於時光裡,回憶與現實交織成一幅幅動人風景。
「雷驤顯然以他獨特的能力,把他對生活、生命的愛,自然的轉化為文藝表現……如果時間的本質是流逝,是必朽性,深情也許是可以讓它留駐的真正原因……那被投射出來、隨時在那兒等候的少年友人,大概就是雷驤詩心、文心的具象化了,一種少年似的純情,初心。」 ──作家     黃錦樹
「雷驤作品向來以『留有餘地』、『耐人尋味』為特色,此書所輯,無論圖文,均有此跡可循。『人生和電影,都是以餘味定勝負的。』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曾這樣定論,用一輩子時間形塑自身風格的雷老師卻早已超越勝負,清明而悠然了。」──作家     傅月庵
跨界文學、美術、電影等多重藝術創作領域的雷驤,獻給妻子Amy的第三十六本書,也是第一部打破文字與圖像、虛構與寫實,跨越時間、空間與素材界線,文字與畫作等量齊現,深刻描繪人生旅途風景的作品。
本書由金鼎獎美術設計師楊雅棠以前所未見的創新裝幀方式,在同一本書裡包納文字書與畫作書,引領讀者同時藉由文字與畫作,悠然漫步於時光之中,從薄霧迷濛的清晨,到麗日藍天的晴晝,再到山嵐緩緩飄過的午後,與雷驤一同欣賞人生風景。
 
作者簡介—————————————————————
雷 驤
一九三九年生,畢業於省立台北美術師範學院藝術科,曾任小學教師、電視節目製作人,集作家、畫家、紀錄片導演於一身,跨界文學、美術與電影,為公認的全方位創作家。作品多次榮獲出版金鼎獎、插畫金爵獎與電視金鐘獎等各領域最高榮譽,二○一八年更獲頒台北文化獎。
雷驤創作多元且豐富,自一九六七年春天在《文學季刊》發表第一篇小說〈犬〉以來,陸續出版《青春》、《雷驤極短篇》、《文學漂鳥》、《少年逆旅》、《生途悠悠》等散文、小說、圖文集三十餘部,總字數達三百萬字。而攝製的電視紀錄片,如《映象之旅》、《作家身影》等系列,更已成為時代經典。
在繪畫創作上,雷驤以速寫、插畫、版畫、彩墨、壓克力等多種不同素材與技法,刻劃行旅見聞、人體素描、靜物寫意,呈現不拘一格,卻又風格獨具的人生風景。除創作外,雷驤亦致力美學教育工作,曾長期於社區大學與台北藝術大學開設美術、電影與美學相關課程,以不設限的獨特方式,引領不同年齡背景的學生在生活中實踐自身美學。
 
購買往此去→https://www.donmay.com.tw/products/9789869883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