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Readmoo 提供,本文轉載自:「是擒凶警察,也是肉身凡人──他們與犯罪的距離」推理東西軍講座側記

文|Readmoo編輯團隊   日期|2021.11.03

現在描寫警察的電影與劇集相當的多,但警察小說相對並不普及,那麼閱讀警察小說的吸引力是什麼呢?【週五懸疑劇場──推理東西軍】第一場「是擒凶警察,也是肉身凡人──他們與犯罪的距離」便從警察小說揭開序幕。

主講人陳蕙慧首先談起選擇《警官之血》這部作品的理由。這本書在2007年出版,獲得「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このミステリーがすごい!)的第一名。2006年她創辦了獨步文化,也出了幾本橫山秀夫的警察小說,但還不敢嘗試出版佐佐木讓的作品。2010年,作者佐佐木讓以《在廢墟中乞求》獲得直木賞,那時她已轉到北京任職,在當地閱讀了簡體版,但這一直是她出版路上失落的一角。

在日本提到三大警察小說,便會講到佐佐木讓、橫山秀夫及今野敏的作品,後兩者都在台灣有相當多作品,然而佐佐木讓的《警官之血》曾經出過卻絕版。陳蕙慧認為他是台灣讀者書架上不可缺席的作者,因此再度由木馬文化引進,也選擇了這部作品做為東方的代表來和大家討論警察小說。

日本開始有現代警察是1871年,幕末時期,為了避免武士的械鬥,當時有負責巡邏的邏卒。如果常看日劇,會注意到警察分為兩類,一派是高考的菁英分子,另一派就是基層。讀日本推理小說會經常看到這兩派在對抗。警察小說在日本之所以會如此興盛,正是因為他們的派系與階級的明顯。他們對於自己身在社會中的哪個位置,個人與群體如何達成平衡,在什麼情況之下凸顯或壓抑自我,很容易讓上班族讀者將職場的遭遇,投射在警察小說的狀態上。

《警官之血》談及三代的警察,也顯現出過去與當代警察樣貌的轉換,與日本社會的變遷。而故事中提及的駐在所警察,並不像一般警察會遇到許多犯罪事件,而是跟社區鄰里緊密相關,因此在書中會看到整個日本的歷史記憶圖像式的展演。這三代的警察實際上又都有與犯罪擦身的可能性,那他們秉持的正義又是如何?但犯罪的相反詞不見得是正義,有可能是為了實行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而進行犯罪。這本書最終的主題是:警察所站的界線常常是並不黑也不白,是灰色的。那麼,警察代表國家行使暴力或伸張正義的準則是什麼?

約翰.哈威《暗夜》是芮尼克系列的第八本,主講人之一冬陽表示這是一本很適合在夜晚的【週五懸疑劇場】談的作品。他的作品曾經在麥田與臉譜出版社出過,後來均絕版。這一系列的重新問世,主要是因為東美文化的總編輯李靜宜,相當有魄力的堅持要將十二本全數出齊。

冬陽談及他讀這系列的時候,不會預設芮尼克辦案有多神勇,而是注意生活的小細節,像是弄髒了多少條領帶、吃了多少三明治,怎麼和貓互動等等,芮尼克還為貓咪取了知名爵士樂手的名字。讀著讀著很容易逐漸喜歡上芮尼克這個角色,繼而開始注意他辦案的過程。

同為貓派的另一位主講人陳蕙慧也提到她喜歡芮尼克的原因,因為他極度的悲天憫人,對於底層的人為什麼會犯罪,身處的諾丁罕為什麼變成現在這個狀態,以及身為警察的無力感,會不斷地去探問,不單單只是辦案。書中有一段是芮尼克滿懷期待地去看球賽,他支持的隊伍其實很爛,雖然嘴巴上說不想支持還是去了,比賽還沒結束他就和其他觀眾一起離開球場,因為他們可以預期球賽的走向。故事中就是會用這種生活的細節,去凸顯出某種情感,不單單只是無力或是無奈。

常會有人提到西方的警察故事不是酗酒就是離婚,芮尼克雖然也離婚,但他吃了三明治或和貓在一起就很滿足。在《暗夜》中他同時遇到了少年竊盜犯在獄中自殺,以及警隊的同僚被殺的兩個案件,一方面滿足了讀者想看謎團的心理,另一方面約翰‧哈威卻又描述芮尼克的上司承受的壓力,或是煩惱加班費要怎麼處理這種瑣事,以小細節去累積出整個故事的厚度,不再讓警察小說只是孤狼辦案式的描寫。

透過芮尼克系列的小說,可以看到跟我們一樣平凡的人,有自己生命中的重要課題,他們在處理犯罪時可能會同時面對這些難題,但在尋找真相時又會遇到非常多的阻礙。這些交錯的困境更呈現出這不僅是在談擒凶,與此同時主角也只不過是個肉身凡人的姿態。即使不從系列第一本開始讀這本作品,但芮尼克散發的主角魅力,反而會讓人更想往前面幾本去探究他生命中的軌跡與真相。

 

本系列「週五懸疑劇場_推理東西軍」講座由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文房.文化閱讀空間、工三行銷共同規劃執行,並邀請台灣推理教母、獨步文化創辦人、現任木馬文化社長陳蕙慧,資深編輯、現任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長冬陽 共同擔任策展人及對談者,邀請各方推理愛好者,一起從東西方不同觀點來享受推理小說的魔力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