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中時新聞網 提供,本文轉載自:金宇澄書寫上海風情 王家衛愛到想拍電影
文|徐秀娥   日期|2017.01.15
從金宇澄的作品,可以讀到上海的生活景致。(東美出版社提供)
做了大半輩子編輯的金宇澄,年約60時才引起文壇廣泛關注,寫作生涯不太按牌理出牌,他說自己「重視語言形式、不為拍片而寫」。(六岩攝影/東美出版社提供)
 
金宇澄認為,匱乏的年代往往更豐富,豐富的年代有時更荒蕪。(東美出版社提供)
 
能折服導演王家衛的作家不多,擅寫上海風情的金宇澄,是其中最受矚目的一位。他以滬語書寫的小說《繁花》頻得大獎,未來還將拍成電影,日前在台出版的散文集《我們並不知道》,寫上海的人、物、情、景細節,筆鋒細膩深沉,酣暢淋漓,是今年出版界頗受注目的大陸作家作品。

金宇澄生於1952年,目前是「上海文學」雜誌執行主編。今年初,他的新書《我們並不知道》在台灣出版,這書收錄自《洗牌年代》篇章,有《繁花》的故事原型,也有他對文革經歷和上海生活的回憶。
 
金宇澄的書,少不了他自己畫的插畫,書裡對不同時代衣著特色的細節也有不少描寫。問他是否記憶力非凡,他說,也許是因為那時代物質匱乏,所以容易記住。「匱乏的年代往往更豐富,豐富的年代有時更荒蕪。」
 
從金宇澄的作品,可以讀到上海的生活景致,而他也關心代表上海特色的弄堂拆遷問題。他說,在當時洋租界內,這些建築中西合璧,每個里弄都有中式的名稱,弄堂是上海絕無僅有的特色。
 
除了時代感,「男女關係」也是他作品的一大主題及特色,金宇澄說,這是人生和文學最重要的主題,就如同佛洛伊德的理論,「有些人可能不承認,但作為人,哪怕是潛意識,它是最重要的事」。
 
書評家傅月庵說,散文集裡有許多實踐體悟來的知識,讀〈馬語〉那篇可讓他大開眼界了,這樣的知識換在古代,還可用「格物致知」四字來形容。
 
做了大半輩子編輯的金宇澄,年約60時才引起文壇廣泛關注,寫作生涯不太按牌理出牌,他說自己「重視語言形式、不為拍片而寫」,而《我們並不知道》所書寫的彼岸那一段時代往事,是否能為台灣讀者所接收、理解?他這麼認為,所謂的隔閡是需要時間,需要建立溫濕度管道那種、更為頻繁密集的互通,消弭的同時,也該產生新的隔閡吧。
 
金宇澄一直感覺,最顯眼的隔閡是繁、簡字體的隔閡。但他真心希望這寶貴的隔閡,一直保存下去,才能真正顯露漢字的美麗。
 
日前在台出版的散文集《我們並不知道》,寫上海的人、物、情、景細節,筆鋒細膩深沉,酣暢淋漓。(東美出版社提供)
大陸作家金宇澄散文集《我們並不知道》在台上市。(東美出版社提供)